小胡同里的叫卖声

  每当我走在高楼林立的居民小区门口,望着那“小贩不得入内”的庄严告示时,便浮想联翩,忆起儿时我家胡同里小贩们那高吭的叫卖声。

  清早起来,窗外便响起了“一百一块大糖块”的叫卖声。解放初期的旧币,一百块钱,就是现在的一分钱。随着那叫卖声,视野所见,便是一位挎着小蓝子叫卖的老头儿。那莿条编制的小篮内,什么酸枣面、杨村糕干、水果糖、橡皮筋儿、洋画儿、小竹笛等等一应具全。老头儿一来,胡同里的孩子们便涌上去,举起手中的零用钱,令老头儿忙个不停。

  上午十点左右,一位推着一挂排子车,吆喝着“牛肝牛肉”,潇潇洒洒地向小胡同走来。那车上酱牛肉的香味,立刻飞满整个胡同。那时母亲总是买上一大块酱牛肉,切成片,拌上蒜泥,再浇些醋一拌,那香劲儿就甭提了。

  不多时,一位壮汉子接踵而来。那人身挑一副苇筐,筐里放着一大块河冰,上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三五十对青青的对虾的人从不带秤,也是叫卖者中最少吆喝的人。原来,他的对虾并非论斤卖,而是按对儿出售。

  上午的胡同里,吆喝声不太纷乱。下午就不那么平静了,那叫卖声各有特色,而且车来人往,令人目不暇接。

  “烂乎蚕豆!烂乎蚕豆!只要这叫卖声一响起,孩子们便会腾地从午睡的床上跃起,跑到胡同里。只见一位彪形大汉,推一辆载有椭圆形大木桶的独轮车,吱吱扭扭地朝着孩子们走来。小手把钱交上去,那大汉便十分熟练地从木桶中抓出一把用大料、盐煮成的烂烂的开花蚕豆。

  相继而来的,便是卖“活秧”的煮老玉米的农民、卖“半空”是食用花生油加工厂.帅选的“废料”然而被卖家炒制得恰当好处,吃起来十分香。而且,由于成本低,卖得很便宜,孩子们便乐于接受。因此,那吆喝声直率有力:“半空——多给!”

  傍晚,小胡同里的吆喝声达到乐高潮。“磨剪子来,戗菜刀……”一个操着河北或山东口音的汉子,在胡同里开始大声歌唱。

  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那磨刀人的吆喝声和他手中钢板撞击的音乐声。然而,只要一回想起小胡同里哪一阵阵叫卖声,便仿佛又置身于那童年的胡同之中。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