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安国】笛子演奏家——刘管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安国这方沃土孕育出众多光照千秋的风流人物,古代有安邦治国,抵御外侮的名将贤臣;有博学多才,多才多艺的梨园率首;有矢志教育,著书立说的志士仁人……近现代更是人才济济,民族英烈、实业巨子及学者、专家灿若群星,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英烈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兴旺、安国的发展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他们是安国人的光荣与骄傲,英明与伟绩昭垂千古。

  刘管乐(1918-1990年)又名海水,安国市南章村人,自幼酷爱音乐,具非凡音乐天赋,10岁起习吹笛子,随班参加婚丧嫁娶演奏,为安国一带著名民间艺人。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加入中国。先后担任安国县委教育干事、宣传委员,赵县三区区委书记,藁城县委地下联络干事。

  1949年夏,安国县委推荐到河北艺术学校专修音乐。毕业后分配到天津音乐工作团,后转入天津歌舞剧院,专司笛子演奏。

  1951年夏,他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捷克举行的首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

  1953年,随慰问团到朝鲜慰问赴朝作战将士。之后,他赴苏联、阿富汗、埃及、叙利亚等国巡回演出,高超的笛子演奏得到观众的热情赞誉。

  刘管乐创作出很多笛子独奏曲目,1956年出版了《笛子独奏曲集》。其中的《荫中鸟》《卖菜》等作品,成为中国民族乐坛的保留曲目,一直为全国音乐院校笛子专业沿用为必修教材。之后他又创作出版《刘管乐笛子曲选》一书,刘管乐的作品独具风格,他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北派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管乐在笛子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器改革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研制的“九孔笛”和“调音插口笛”,大大丰富了笛子的表现力,被民间乐团广泛采用。

  刘管乐从事音乐工作几十年,勤奋耕耘,呕心沥血,培养了一批活跃于民间乐坛的后起之秀,为中国文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被誉为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