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白衣乐手用医术救治身体 也用音乐抚慰心灵

  白衣作礼服,病房即舞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院区里,一场演出引发关注。参与演出的都是协和医院和医务人员以及协和医学院的学生,乐团的名字叫“协韵”演奏团,已经成立九年了。九年来,他们定期为患者、家属以及忙碌的医务人员表演,在西洋乐和民乐的交融里,古典与流行的碰撞下,“白衣乐手”们为医院里紧张严肃的氛围带来了欢乐与温暖。

  3月底,又到了“协韵”演奏团的演出时间。这次,演奏团要和到访的北航学生艺术团一块,为患者们表演,地点选择了协和东单院区的门诊楼。中午,演奏团的成员们从各个科室赶来,午饭的休息时间,是他们最常用的表演时段。

  第一个节目,是由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庞可以及北航的同学们共同带来的民乐合奏《上春山》。庞可2022年加入“协韵”演奏团,现在已经是团里的主要负责人了。从小学习竹笛的她,在演奏团里又找到了音乐的乐趣。简单调试后,演出要开始了,不少患者和家属都围了过来。

  人群之外,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胸外科主治医师郑志博密切关注着小伙伴们的演出,他正是“协韵”演奏团的创办人之一。

  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唐玄珩第二个上台,她演奏的长笛曲目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

  北航学生艺术团的学生们也带来了精彩的演出。一个多小时的表演中,包含民乐合奏、独奏、西洋弦乐四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

  “ 协韵 ”演奏团 郑志博:大夫护士是治愈病人的身体,我们想用音乐治愈病人的心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大四学生 刘楚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去让大家了解,音乐有时候可以代替一些药物治疗,它在治愈人心、治愈疾病方面,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

  观众:在医院有这种音乐会,让患者在等待的时候也有一定休闲,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

  一场美妙的演出,让步履匆匆的患者们暂时放下求医的疲惫,享受片刻的欢娱。成立至今,“协韵”演奏团已经进行了六十多场表演。演奏团的成员都是青年医护人员和医学生,他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挤出时间排练,为的就是用音乐给患者们带去抚慰。患者们的鼓励和认可,是“协韵”演奏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2015年,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郑志博留院工作,成为一名青年医生。也是在这一年,这个操着一口东北话的年轻人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协和学子,成立了“协韵”公益演奏团。

  “协韵”演奏团 郑志博:其实从小也练过一些乐器,也练过唱歌,一直对音乐比较喜爱。2015年,我们几个同学发现大家都挺喜欢乐器,几个人一碰头一想,也可以组一个演奏团。平时大家临床工作很忙,也都是挤时间进行排练、演出,所以我们的演出频率其实一直没有特别高。

  2016年,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后,当时在基本外科轮转的郑志博,壮着胆跟科室主任请示能否在病房里举办一场公益演奏。

  “协韵”演奏团 郑志博:第一次演出挺紧张、挺害怕,因为我们是全国第一支医生、医学生组成的演奏团形式的志愿者服务队,没有类似经验可以借鉴。提出这个想法,有的大夫支持,也有大夫存疑,说挺奇怪的,上病房来演出,没见过。

  虽然有人表示怀疑,但当时的基本外科主任何小东对郑志博的想法很支持。随后的几个月里,“协韵”演奏团的几名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加紧排练。2016年12月11日,他们的首次演出,在基本外科二病房上演了。

  “协韵”演奏团 郑志博:我们其实也挺忐忑,但还是顶着压力排练了一些挺适合在病房演出的曲目,当时病人的反响特别好。因为大家在这住院、做手术,身上其实挺痛苦、挺难受,能有乐团过来给大家演奏一会,其实挺缓解大家的身心不适。

  成功奏响“第一曲”后,“协韵”演奏团的名声在院里传开了,其他科室开始主动发出邀约。郑志博和伙伴们带着乐器走进了更多的病房,每次都受到了患者和家属们的欢迎。

  “协韵”演奏团 李馨蕊:病房里面的很多叔叔阿姨,他们可能带着输液瓶、拖着输液架、坐着轮。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